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静[1] Li Jing
出 处:《现代中文学刊》2021年第5期84-89,共6页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基 金: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研究——以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为中心”(项目编号:2020-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鲁迅其人其文在中文互联网上的存在形式及其文化意涵,为观察文学经典与新媒介的碰撞融合提供了典型个案。通过择取鲁迅语录的"数字化"运用方式、《故乡》的接受状况及其写作传统的嬗变以及《野草》的"新感性"三个角度,本文既指出过于日常化、数据化的使用方式对于时代精神生活的影响,同时又试图寻找文学经典与当代生活的接榫点,探究新技术在形塑文学"新感性"方面的作用。深受互联网世界欢迎的鲁迅其人其文构成了当代个体连接他人、国族、现实与精神的"原典",为日益景观化的新媒介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思想坐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