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海涛 ZHU Hai-tao
机构地区:[1]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苏徐州221018
出 处:《教学与管理》2021年第33期20-24,共5页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基 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元视域下大城市(Ⅱ型)流动儿童入学困境及实现路径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例”(2020SJA111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教育公平视域下江苏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入学问题研究”(21SYB-038);江苏省第六批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重点基金项目“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成果。
摘 要:追求流动儿童教育公平的"两为主"政策,经历了试行、实施、完善的过程,反映出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从受限制到被接纳,再至走向深入的演进历程。以自由平等、差别、补偿等教育公平原则审视"两为主"政策的嬗变,映射出其从机会平等到过程平等,再至结果平等的逻辑发展轨迹。"两为主"政策施行至今仍存在有待反思的侧面:政策文本中概念的混淆以及和其他政策之间相互裹挟等问题,使"两为主"政策的实施执行效果受到影响;审视"两为主"政策的哲学寓意,可有效推进政策实施效果,为弥合政策之间相互裹挟的问题提供新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