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施廷[1] Zhou Shiti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1年第11期78-91,共14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史学史谱系中文明史范式研究”(批准号:19ZDA236)成果。
摘 要: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神曲》的接受,确立了这部作品的经典地位,在此过程中,他们自己的工作也成为学术范本。其贡献的特殊之处在于:但丁是流放诗人,在《神曲》成书前已经逝世,而人文主义者通过构建物质形态和语义形态两条相互呼应的接受路径,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文本传承的典范。在物质形态方面,《神曲》文本沿着"散本—抄本—印刷本"的路径演变,在15世纪下半叶完成了版本的蜕变和存续。在语义形态方面,评注和传记两种副文本在正文本之外发展出引导、解读、建构作者身份和推广作品的重要功能。结合正副文本两种材料,可以系统考察人文主义者对《神曲》的多元接受路径,而这种接受史研究,正适合于分析但丁"俗语"作品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形式上"文体混合"的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