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史研究

作品数:110被引量:9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艳柏胡明宝宋剑华王卫平李庆霞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他山之石:论布莱希特对20世纪下半叶英国戏剧的冲击与启示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3期48-64,共17页赵志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美戏剧剧场资料翻译与研究”(编号:21&ZD268)的阶段性成果。
布莱希特对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戏剧产生了极大影响,他带来新的实践方法和理念,启发了很多富有想象力的文化一政治行动。在转化布莱希特戏剧理念和方法的过程中,英国戏剧实践者发现了英国剧院体制和戏剧生产模式所固有的局限,并对其做出...
关键词:布莱希特 柏林剧团 英国戏剧 接受史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读者维度的建构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24年第6期86-96,共11页赵普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百年中国书话重要文献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9AZW018)成果。
读者维度的引入是实现文学史革新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新文学是通过“普通读者”的力量撬动旧文学并最终确立自身合法性的。但曾经作为批判的武器被“请进”文学史的读者,又被后来的文学史书写遗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新文学 文学史书写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观念 文学史叙述 接受史研究 读者因素 
吴均《齐春秋》接受史研究
《收藏》2024年第5期123-125,共3页赵英淇 
吴均历宋、齐、梁三代,主要活跃于南齐中晚期至梁武帝天监年间。《梁书》《南史》有其本传,然记载不详,且两传记载、评价存在冲突之处。其他史料材料很少。史料记载的匮乏使得对吴均生平的研究十分艰难。通过诗词、交游、史料相结合的手...
关键词:吴均 《梁书》 《南史》 梁武帝 史料记载 接受史研究 存在冲突 诗词 
略论袁昶对陆游的评价和接受——兼谈日记对接受史研究的启发被引量: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37-46,241,共11页张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18ZDA259);绍兴文化研究工程2022年度重大项目“绍兴宋韵文化研究·陆游文学渊源与影响研究”(22WHZD01-1Z)。
晚清诗人袁昶的稿本日记中,有很多对陆游及其诗歌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袁昶对陆游的接受侧重于人品修养与身体养生方面,但他对于陆游诗歌也很熟悉,并能化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袁昶稿本日记中的相关记载,可以部分改变晚清为陆游接受低谷之...
关键词:陆游 袁昶 评价 接受 《袁昶日记全编》 
屠格涅夫小说《父与子》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5期93-102,共10页郭思文 
2022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项目(WY2022069-C)。
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是最早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之一。学术界对该作品的研究已逾百年:从20世纪初的初步探索和二三十年代的进一步研究,到世纪中期的停滞,再到八十年代的全面繁荣,最后到新世纪的趋于稳定。受...
关键词:屠格涅夫 父与子 巴扎洛夫 俄罗斯文学 
“轰动文坛”还是“艰难出场”?——现代文学时期《生死场》的接受史研究
《文艺争鸣》2023年第5期58-65,共8页李濛濛 
萧红在文坛上地位的奠定源自1935年《生死场》的出版,从此萧红便步入了“知名作家”的行列,因此对《生死场》的评价基本都是“无疑地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与惊动”(1),“轰动整个上海文坛的名著”(2)。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且得...
关键词:《生死场》 上海文坛 萧红 胡风 接受史研究 现代文学 《序》 知名作家 
电影接受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被引量:1
《艺术传播研究》2023年第1期93-102,共10页林吉安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中国电影放映史(1897—1949)”(编号:21FYSB008)的阶段性成果。
电影接受史是电影史研究中一个被人们长期忽视而有待深入挖掘的研究领域。它深受受众研究传统的影响,主张将观众的审美经验纳入电影史的研究视野。它与现有的电影美学史、电影批评史、电影传播史、电影观众史等研究领域在研究对象、研...
关键词:电影接受史 接受美学 积极受众 
卓别林电影在中国的百年接受史——兼谈跨文化接受史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22年第10期76-82,共7页陈国战 
自1915年中国报刊上首次出现卓别林的名字以来,中国观众对卓别林电影的接受已逾百年。最初,卓别林被中国观众称为“滑稽大王”,这是他在中国获得的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一副面孔。1930年代初,左翼批评家透过阶级分析的滤镜,赋予卓别林...
关键词:卓别林 滑稽电影 译制电影 跨文化接受史 
从“百代标程”到落入“行家”--五代宋初李成画风接受史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49-55,共7页宋力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青绿山水艺术研究”(12CWY03);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专项“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李成绘画艺术研究”(2017QWH014)。
五代宋初山水画家李成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将其誉为“百代标程”;但明代董其昌在“南北宗”论中却没有提及李成,同代的詹景凤更是明确地将他划归“行家”之列。这个认识过程基本勾勒出了业界对李成画...
关键词:李成 “百代标程” “行家” 接受史 中国山水画 
卓别林电影在中国的百年接受史——兼谈跨文化接受史研究被引量:4
《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6期139-146,180,共9页陈国战 
自1915年中国报刊上首次出现卓别林的名字以来,中国观众对卓别林电影的接受已逾百年。最初,卓别林被中国观众称为“滑稽大王”,这是他在中国获得的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一副面孔。1930年代初,左翼批评家透过阶级分析的滤镜,赋予卓别林...
关键词:卓别林 滑稽电影 译制电影 跨文化接受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