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庆 Feng Qi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1年第6期14-22,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项目编号20&ZD2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朱光潜的美学生涯中伴随着"人生艺术化"的审美启蒙设想,但这一设想在其科学化的方法论和其终极的审美理想之间可能存在逻辑上的张力。首先,朱光潜在对移情现象的审美心理学分析中加入了浪漫派的泛神论美学成分,试图以此解释中国传统的"天人感通"式审美境界,使之还原为纯粹审美的普遍理想。但同时,朱光潜又承认在审美活动中存在着客观的"性分深浅",亦即常人和天才在情性状态和审美追求方面的显著差异。为解决这一矛盾,朱光潜把通达理想审美状态的"天才"解释为长期学识和艺术创作经验积累所致,并给予其社会历史实践层面的发生性解释。进而,审美启蒙的着力点不再是情感的鼓动,而成了知识启蒙。最终,这种"社会化"的知识启蒙必然和朱光潜心向往之的"超社会"纯粹审美境界发生对接上的困难,其原因则在于朱光潜过于强烈的社会介入改造心态和纯粹审美静观理想之间的矛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1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