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丽娜 周福盛[1] 周庆 MA Lina;ZHOU Fusheng;ZHOU Qing
出 处:《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58-65,共8页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基金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发展问题研究”(16NXJA01)。
摘 要:乡村是中华民族之本,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乡村教育立于乡村,本源上带有浓厚的乡土文化基因与特征,只有根植于乡土,沐浴乡土文化的阳光雨露,汲取乡土文化的丰富营养,乡村教育才能够茁壮成长。然而,在汹涌的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教育成了缺少乡土文化内涵的空洞符号,学校的“悬浮”异象、教师的“离土性”蔓延以及学生的“边缘化”境遇,都是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渐行渐远的真实写照,使乡村教育失去了原有的内在逻辑。从文化公平的视角看,作为一种深具乡土文化特色,拥有独特内涵和价值的教育类型,需要我们从制度、理念、课程、教学、评价等维度,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基本形态,从而使其承担起守护与传承乡土文化,培养乡村少年家国情怀和完整人格的时代责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9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