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德仁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 处:《人文杂志》2021年第12期72-77,共6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关中礼学研究”(2018C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9批面上资助(2021M691840)。
摘 要:张载关学创立后,“以礼为教”在历史发展中凝结为关学的内在品格,并整体呈现出经世践履的性格特征。明代关学延续此礼教性格,却在具体成因上出现新动向:吕柟一反张载、马理“礼本于天”的主张,取消形上本体的“天”之于礼的根源意义,将礼定位为形下经验层面的礼制、礼仪,表现出脱离礼之内在精神实体——“天”而为经验形式的去实体化转向。促成这一转向的原因是吕柟对程朱理学理气关系结构的改变,在释理归气的诠释进路下消解礼的超越根据,使得对礼的持守工夫从内在“德性”涵养转向外在“德行”践行。吕柟礼学的去实体化虽然在成德工夫上面临困境,却逆向成就了社会公共领域的伦理规范价值,形塑明代关学礼教性格的同时,成为后来明清关学应对时代之弊、共同践行礼教的重要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2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