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在近代山东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康兆庆[1] 

机构地区:[1]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山东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齐鲁契约文化研究”(17CQXJ24);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专项“中华传统契约文化与新时代山东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合机制研究”(ZC202011291)。

摘  要:私塾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山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虽经清末改良,学校教育逐渐替代其成为主导形式,但私塾在近代社会中一直存在。大量资料表明,私塾在近代山东基础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1905—1919年,私塾仍是山东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1919—1937年,私塾为山东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全面抗战期间,私塾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情操以及民族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政府认可其在义务教育实施中的地位以及与乡村社会的适应性是私塾仍发挥作用的原因。

关 键 词:私塾 近代山东 基础教育 

分 类 号:G529[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