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95-104,共10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类型学视角下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15ZB098)。
摘 要:助词“地”是由词尾“地”演变而来的。助词“地”的演变过程是一种逆语法化过程,是语法化单向性的一个反例。这一过程历经类推、功能扩展、重新分析、功能再扩展等多个阶段。唐宋出现了一些新的描状结构,词尾“然”因用法限制,不能接在这些描状结构之后做词尾;因为类推机制起作用,词尾“地”取代了词尾“然”。宋代,词尾“地”因用法扩大,变得越来越不典型,在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下演变为助词。明清,随着描状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发展,在“体词性结构+地”构式中,助词“地”的意义也开始分化,由表状态发展到表方式、表数量、表时间和表列举等。无论是词尾“地”,还是助词“地”,其出现与发展演变的动因都是为了适应汉语状态表达法的需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