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

作品数:4914被引量:7881H指数:4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礼忠邓思颖张谊生徐晶凝彭小川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湖南益阳方言中“只”的多功能用法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5年第3期38-41,共4页文丹 
“只”是湖南益阳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通用量词,除作量词外,它还有冠词、音节助词、补语标记等多种用法。由于其在益阳地区与“咋”同音,常记“咋”为句尾语气词,但通过与益阳辖下的桃江灰山港语音进行比较,拟测“咋”为“只”,从...
关键词: 量词 助词 语气词 
汉语语气与言语行为层的关系
《当代语言学》2025年第2期175-186,共12页邓思颖 
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General Research Fund,GRF)“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Cantonese Interrogatives:An Interface Study”(14621719);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句法-语用界面的多语种研究”(22JJD740020)的资助。
汉语语气词是无声成分,包含现实和非现实的特征,既通过句内其他成分来辨识,也需跟位于言语行为层的成分构成匹配关系。本文利用普通话和粤方言的句末助词和其他边缘成分,重点探讨语气词和言语行为层的关系。通过制图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关键词:语气 言语行为层 句末助词 制图理论 
结构助词“的”在汉语流行歌曲中的发音问题探析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5年第2期19-22,共4页迟佰和 
结构助词“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在口语交际中,它一般读轻声de[tə]。然而在汉语的流行歌曲演唱中,经常可以听到di[ti]的读音。本文通过考察结构助词“的”的历史演变及其发音差异,分析其在流行歌曲中的用法特点,并...
关键词:汉语 结构助词 “的” 发音演变 
从结构助词“的/格”的功能分化看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机制
《语言研究》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李旭平 章才闯 
浙江省哲学社科领军人才培育课题“吴、闽、徽语音像资源语料库建设与综合比较研究”(21YJRC04ZD);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区域类型学视角下的吴语语法研究”(588020-X42403/005)。
杭州话是一种由吴语和官话相互接触形成的方言变体,其接触表征不仅体现在语音和词汇层面,也体现在语法上。本文通过考察杭州话中结构助词“格”和“的”的共存和竞争现象,试图弄清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方式和接触模型。杭州话有两个助词“格...
关键词:语言接触 杭州话 结构助词   
“也罢”的用法与语义功能探析
《语言与翻译》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张雪平 郑皓星 
2025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案例项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YJS2025AL10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句子的非现实情态研究”(13BYY1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中原官话共时比较与历时探考研究”(21&ZD286)。
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中对“也罢”的释义比较一致,但对其性质的认识有分歧,或列为一个词条,注为助词;或列为两个词条,仅将其一列为助词,把列为助词的“也罢”释义为“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如此”,该义实为“也罢”所在句式的意义。本文...
关键词:“也罢” 助词 让步情态 语气词 语法标记 
安阳方言的“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5年第7期11-15,共5页郭岩 
安阳方言中的“哩”是安阳方言中最典型的词语,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的“哩”在用法上大有不同,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阐述。该文介绍了“哩”在安阳话中的发音、作为助词和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以及“哩”在句子中放置的位置。同时,通...
关键词:安阳方言  助词 语气词 语法功能 句中位置 
现代汉语助词“了”变化义再探
《汉语学报》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陆方喆 朱斌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语体类型与体标记的选择和制约关系研究”(编号:20CYY033)资助。
文章在辨析“完成”“实现”和“界变”说的优劣基础上,提出汉语助词“了”的核心语法意义是表示“变化”。所谓“变化”是指过程、状态、量度、态度等方面发生改变。变化义是“了”使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词尾“了”和句尾“了”在表...
关键词:助词“了” 变化 语法意义 
繁化与简化:文言助词“之”的语法意义
《语文月刊》2025年第3期71-74,共4页温育霖 
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教学语法体系构建研究”(主持人:温育霖,立项编号:yb23230)的阶段性成果。
文言助词“之”主要是用作结构助词,中学语文学界一般认为其主要有四种语法意义,分别是相当于“的”的定语标志、定语后置标志、宾语前置标志和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除了定语标志的用法外,另外三种用法对中学生来说都是难点,再加...
关键词:分类记忆 习题训练 中学语文 结构助词 定语后置 语法意义 宾语前置 实践证明 
汉语目的结构演化与助词“起见”的典型性问题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李乃东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2FYYB013);2023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为X起见”是汉语里一种较为特殊的目的结构,其标记类型比较少见。文章认为“为X起见”来自“介词X起见”结构,在目的介词“为”专职化后得以产生。目的标记“起见”的语法化源头是动宾式短语,语义来源受到佛教语言影响。相较于既有的...
关键词:“为X起见” 目的结构 演化 典型性 
汉语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
《汉语学习》2025年第1期43-54,共12页范晓蕾 
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现代汉语的预期范畴”(项目编号:21DTR036)的资助。
本文致力于探讨普通话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聚焦于如下议题:辨析“了”句的格式义与“了”自身的意义,厘清“了”句的断言义、衍推义、隐含义与“了”意义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句的过去时意义与现在时诠释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了” 语义分析 时体范畴 现在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