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

作品数:1625被引量:3871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敏春芳陈保亚王双成吴福祥杨永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演化与接触:清末武汉方言音韵及其演变研究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193-208,255,256,共18页孙志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民国珍稀时音韵书韵图整理集成与研究”(19ZDA308);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基于罕传音韵文献的近代官话方言音韵史研究”(2024GGJS04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证明《同声韵学便览》并非合肥方言韵书,而是清末武汉方言的记录,在此基础上,综合罗马字文献和现代方言资料,梳理出武汉方言自清末以来的音韵变化。研究表明,武汉方言在100多年间的音韵变化是十分复杂的,既有自身因素导致的变化,包...
关键词:《同声韵学便览》 武汉方言 语音演变 语言接触 
华南语言接触的语词借用模式
《辞书研究》2025年第2期59-65,I0002,共8页龙国贻 潘悟云 
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瑶语语音地理类型研究”(项目编号20AYY024)的阶段性成果。
语言接触有两种语词借用模式。第一种模式,源语有绝对的文化强势,同时借语人员分批陆续进入,因不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社区,于是借语就被源语所替换,如上海话和温州话的源语。第二种模式,借语居民如有相当多的人数,甚至比源语人数更多,因...
关键词:语言接触 源词与借词 语言替换 语言混合 
与韩语核心词表相关的汉源语素与汉源词——兼论词汇“首因效应”在借贷中的作用
《语言学论丛》2025年第1期105-117,共13页吴君如 柳志惠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普通话—上海话双语词汇语音接触心理机制实验研究”(2017BYY001)的资助。
本研究基于笔者自行建立的一个大规模韩语常用汉源词汇表,对与斯瓦迪士核心词表条目相关联的汉源语素和几类汉源词进行了统计,并结合上述汉源语素在韩语常用汉源词汇表中的构词数据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独立运用能力(成词性)进行了统计检...
关键词:语言接触 核心词 词阶 语素 词汇竞争 
从汉韩语言接触看“打”字韩语汉字音的成因
《语言学论丛》2025年第1期118-124,共7页王浩 严翼相 
自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国际中文教育专项“域外汉字教科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以朝鲜时代〈儿学编〉为例”(2022)的资助。
“打”字,在《广韵》中有两个读音“德冷切”和“都挺切”。两个读音均为不送气声母,有鼻音韵尾,但是在现代韩语汉字音中,“打”只读[thɑ],为送气声母,韵尾消失。本文从历史语言学和语言接触的角度出发,讨论“打”在现代韩语汉字音中[t...
关键词:韩语汉字音 中古汉语 中世韩语 打[thɑ]成因 
语言接触视角下深圳红罗畲语语音系统的代际变异
《语言学论丛》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吴芳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学科共建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广东畲语和畲话研究”(GD23XZY12)资助。
随着语言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圳红罗畲语的语音系统正在发生变化,不同代际间的语音变异不尽相同。以斯瓦迪士(Swadesh)核心词为主要调查内容,通过统计检验,发现红罗老中青少四代畲族人畲语语音系统的显著变异从青年畲族人开始,少年畲族人...
关键词:红罗畲语 语言接触 语音 代际变化 
第四届华中大语言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成立45周年纪念会即将召开
《语言研究》2025年第1期60-60,共1页本刊编辑部 
第四届华中大语言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成立45周年纪念会,定于2025年7月18日—2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问题;(2)汉字、汉语的关系及其与民族文字互动问题;(3)民族语言与语...
关键词:语言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 周年纪念 语言习得理论 会议议题 汉语语音 会务费 语言接触 
从结构助词“的/格”的功能分化看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机制
《语言研究》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李旭平 章才闯 
浙江省哲学社科领军人才培育课题“吴、闽、徽语音像资源语料库建设与综合比较研究”(21YJRC04ZD);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区域类型学视角下的吴语语法研究”(588020-X42403/005)。
杭州话是一种由吴语和官话相互接触形成的方言变体,其接触表征不仅体现在语音和词汇层面,也体现在语法上。本文通过考察杭州话中结构助词“格”和“的”的共存和竞争现象,试图弄清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方式和接触模型。杭州话有两个助词“格...
关键词:语言接触 杭州话 结构助词   
“哥”字研究述评
《今古文创》2025年第10期118-121,共4页张莹艳 
在全面搜集整理学界“哥”字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结合汉语方言材料对“哥”字的来源及其词义演变进行分析评述。笔者认为表“亲属称谓”义的“哥”源于语言接触,鲜卑族西迁与汉族相互融合,鲜卑语“阿干”一词被借...
关键词:“哥” “阿干” 语言接触 
安徽淮南方言“熊”的用法及其语法化特点
《汉字文化》2025年第5期46-49,共4页刘心怡 
安徽淮南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文章探讨了淮南方言中与“熊”相关的五种方言用法:“熊”作为动词表斥骂、构成话语标记“也熊/耶熊(吧)”表否定性评价、带轻微贬义的修饰名词、用于加强程度的程度副词、带有贬义色彩...
关键词:淮南方言  语法化 语言接触 
从“谙厄利亚”到“英国”——英国译名的演变与确立
《汉字文化》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沈和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国名译词“英国”的演变与确立”(项目编号:2024J0092)的研究成果。
汉语词汇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明末利玛窦来华,到明治初期,通过研习中文书籍和英华字典是日本了解西方知识的重要手段。其中,不少日语中的外国国名表记法也受到了中文汉译的影响,汉译国名“英国”不仅受到中西语言接触的影响,还反映...
关键词:汉语词汇 外国国名汉译 英国 语言接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