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广友[1] Zhou Guangyou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哲学动态》2021年第12期48-58,共11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先秦儒家已经把仁义礼观念理念化、实体化,并注重三者之现实的实践关系,为作为一般德性原则的仁义作出了理论奠基,阐明了礼作为宗法制度和行为规范对仁义实践的节文修饰作用。三者关系的主要表现形态和演进历程为:义为礼之本(孔子之前)—仁为礼之本(孔)—推重仁义(孟)—推重礼义(荀)。郭店楚简和孟告的仁义内外之辩探讨了仁义的发生根源、精神实质及实践等问题,对现代诠释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以现代性视域观之,把作为不同质地和品格的仁义视为并列互补关系,把礼义、仁礼、仁义视为阴阳或体用关系更为合理,而重视"义"的谱系更具现实意义。仁义礼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4.9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