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的“性善论”及其仁学  被引量:1

Hu Yuan’s View of the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His Theory of Benevole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培高 Zhang Pei-gao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哲学系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22年第1期34-41,共8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仁学发展史(多卷本)”(19ZDA024)阶段性成果。

摘  要:胡瑗性善论的特色是在肯定人皆禀有“五常之性”的同时,又认为圣人所禀为“天地之全性”,弘扬“仁义”并把它落实于现实中也就率先成了圣人的使命与义务。但这并不是说禀有“善性”量较少的普通士人就可对此置之度外。在胡瑗看来,培育并推行“仁义”不仅是士人一生的志向,还是价值的终极追求。胡瑗对“天地”是否可以“道德”论之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受道家的影响,认为人与天地不同,天地不仁而人则有仁;其二,继承了《易传》《春秋繁露》的看法,认为天地有仁,圣人亦有仁。此中的“仁”与“不仁”之抵牾充分说明了胡瑗思想的局限性。

关 键 词:胡瑗 性善论 天地之性 仁义 

分 类 号:B244[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