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华[1] Peng Hua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82-89,共8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巴蜀学术研究”(12BZS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12YJAZH099);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重点课题“《谢无量全集》编纂与研究”(2019ZHWH-04)。
摘 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苑囿的区域文化之一,其核心和精髓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学术和思想,是为"蜀学"。在晚清民国时期,巴蜀文化形成了第三次高峰,是为"近代蜀学"(近代巴蜀学术)。考察近代巴蜀学人内在的"学术"及其外化而来的"事功",大致可以将近代巴蜀学术的特色概括为三点:"经史为基,国学为本"是近代蜀学的"外在状貌","熔铸古今,会通中西"是近代蜀学的"内在追求","勇开风气,经世致用"是近代蜀学的"学以致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