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

作品数:93被引量:20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陈寅恪史学谢无量郭店楚简经学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寻根》《历史教学问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华阳国志》所见五行说考辨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彭华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阳国志》专题研究”(项目编号:SCJJ23ND276)。
《华阳国志》“秉笔直书”,保留了丰富的五行资料。借鉴考古学文化的“区系”和“类型”说,可将其分为“五行大类”和“五行杂类”两大类。分析与考辨的结果显示:先秦时期在巴蜀大地是否有“五帝”(五色帝)说,实则尚难论定;后世存在的...
关键词:《华阳国志》 五行 五帝 五德 五味 
王国维、陈寅恪与贺麟对读记——以文化观为考察中心
《许昌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彭华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贺麟年谱长编”(22FZXA002)。
王国维、陈寅恪、贺麟三人在文化观上既有同、也有异,而且同大于异,可谓“大同小异”。大体而言,王、陈、贺三人都重视“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并且认为中国人与中国文化重功利、重实用而轻思维、轻逻辑,故须在“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层面...
关键词:王国维 陈寅恪 贺麟 中西文化观 宋代文化观 政治文化观 
历史书写与在场性问题——以《春秋》《左传》《系年》《史记》等早期经典为例
《社会科学战线》2025年第2期159-171,282,共14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3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22FZXA002)。
西方哲学在经历“在场性转向”之后所讨论的“在场”与“不在场”,类似于中国哲学所讨论的“阳”与“阴”。如果将这种哲学思辨引入经学、史学之中,便会产生对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以及历史书写的思考,而“记载”(“书”)或“不记载”(“...
关键词:历史书写 在场性 记载 不记载 早期经典 
惺惺相惜:贺麟与缪钺的交往与共鸣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632-639,共8页彭华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贺麟年谱长编”(22FZXA002)。
作为20世纪杰出学人的贺麟与缪钺,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与领域,但因缘际会,由相识而相知,以至惺惺相惜,双方深挚的友谊长达半个多世纪。贺麟与缪钺不但有着亲密而真诚的人生交往,而且有着深刻而真挚的思想共鸣。缪钺在《评贺麟译斯宾诺莎...
关键词:贺麟 缪钺 文化观 翻译观 科学观 语言观 
“蜃炭”详解——兼及《左传》“书法”与商周文化之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25-39,177,178,共17页彭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12&ZD133)。
历代人士对《左传·成公二年》所说“蜃炭”有不同的理解。结合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和生活阅历考察,“蜃炭”当指蜃灰与木炭。蜃炭用于墓葬时具有杀菌、防潮和防盗的功能。考古资料显示,墓葬之用蜃炭,产生于西周中期,流行于东周以降,而...
关键词:《左传》 蜃炭 三重证据 经史视角 商周文化 
《文化与人生》文章的“出处”——《贺麟年谱新编》订补之一被引量:1
《巴蜀史志》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贺麟年谱长编”(22FZXA002)。
一、引子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翻译家、教育家,“新心学”的创建者,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贺麟是笔者所喜爱的中国哲人之一,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学习、研究的对象之一。为此,曾...
关键词:黑格尔研究 贺麟 哲学史家 现代新儒学 新心学 年谱新编 教育家 创建者 
徐炯的保守与固守--以谢无量《徐子休先生家传》为中心
《地方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贺麟年谱长编”(项目编号:22FZXA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徐炯,“早年有令誉,晚岁则反之”。在进入民国以后,徐炯“思想日益倒退,成了四川顽固守旧的堡垒”(唐振常语)。徐炯的守旧与顽固、保守与固守,体现在思想与行为两个层面,并且集中体现在教育领域(政策、学会、学校...
关键词:徐炯 保守 教育 谢无量 《徐子休先生家传》 
绝世有才女 千载得知音——读《薛涛传》有感
《文史杂志》2023年第6期97-99,共3页彭华 
本土作家谢天开教授的新著《薛涛传》有两个特点,一是将同情理解与完整再现进行有机结合;二是将学术价值与文艺价值予以水乳交融。
关键词:求真可信 雅俗共赏 一二瑕疵 
常璩与《华阳国志》述论被引量:2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54-68,共15页彭华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年度重点项目“早期西南考古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史论”(项目编号:BSZD22-02)。
东晋著名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较早且较完整的方志史书,为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巴蜀地区文明提供了重要史料。《华阳国志》将历史、地理、人物三者有机结合,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古代西南地区的历...
关键词:常璩 《华阳国志》 内容 价值 特点 
谢无量著作提要(21种)
《儒藏论坛》2023年第1期203-215,共13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巴蜀学术研究”(12BZS014);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重点课题“《谢无量全集》编纂与研究”(2019ZHWH-04)
谢无量,原名蒙,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四川梓潼人。谢无量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诗人、书法家、学者。谢无量学识渊博,著作丰硕,生前成书28种,卒后成书四种。本文选取谢无量著作21种(以文学、史学、政治、教材等为主),进行提要式的介...
关键词:谢无量 著作 提要 内容 版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