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思远
机构地区:[1]四川美术学院
出 处:《河北画报》2022年第4期40-42,共3页Hebei Pictorial
摘 要:中国绘画史中经常提及“形”与“神”的关系,从有人类活动记载历史算起,至明清末代,“形”与“神”在绘画中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第一阶段可以划分为从远古时期至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在这一段历史时间中,主要是以形为主的,由于绘画水平的稚拙,尚不具备“神”;第二阶段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等绘画名家的出现,中国画迈入新的阶段,也出现了“以形写神”的新特点;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时期,在前朝的发展基础上,“形”“神”关系更为紧密,同时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物画中,而是扩大到了山水画、花鸟画、风景画等各大范围题材中;最后一阶段就是两宋元明清时代,在这一时期中,中国画开始“重神轻形”,而这一特点与文人画的日益兴盛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了不同时期特点的“形神观”,总体上来看呈现出自律性的发展轨迹。简单归纳为“重形”—“形神兼备”—“重神”的演变公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