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范畴语法:通向人工智能语义理解的一种逻辑经验主义路径--访马克·斯蒂德曼教授  被引量:1

Combinatory Categorial Grammar as a Possible Competence Grammar Toward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An Interview with ACL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Winner Mark Steedma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满海霞[1] Man Haixia

机构地区:[1]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2年第1期119-125,共7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人工智能的组合范畴语法研究”(编号17ZD027)的阶段性成果;北京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编号FRF-BR-20-06B)资助。

摘  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主体是计算机,旨在通过计算机的逻辑计算来模拟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过程,从而实现“使机器具有人类智能”这一目标(闫坤如,第31页)。但是,机器不具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只能识别编写为程序指令的语法,不能理解和识别语义。因此,即使机器能够对所交付的问题作出正确反映,也不能说明它们具有人类的理解能力和智识。美国哲学家塞尔(J. Searle)设计的著名思想实验“中文屋论证”(Chinese Room Argument),旨在以“机器无法理解语言的语义”来驳斥人工智能。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程序指令 人类智能 机器理解 中文屋论证 自然语言 语义理解 组合范畴语法 

分 类 号:TP18[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