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满海霞[1] Man Haixia
机构地区:[1]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2年第1期119-125,共7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人工智能的组合范畴语法研究”(编号17ZD027)的阶段性成果;北京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编号FRF-BR-20-06B)资助。
摘 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主体是计算机,旨在通过计算机的逻辑计算来模拟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过程,从而实现“使机器具有人类智能”这一目标(闫坤如,第31页)。但是,机器不具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只能识别编写为程序指令的语法,不能理解和识别语义。因此,即使机器能够对所交付的问题作出正确反映,也不能说明它们具有人类的理解能力和智识。美国哲学家塞尔(J. Searle)设计的著名思想实验“中文屋论证”(Chinese Room Argument),旨在以“机器无法理解语言的语义”来驳斥人工智能。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程序指令 人类智能 机器理解 中文屋论证 自然语言 语义理解 组合范畴语法
分 类 号:TP18[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