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屹君 Zheng Yijun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出 处:《中国佛学》2021年第2期312-322,共11页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摘 要: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首开译场,显庆四年(659)译出《成唯识论》,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奘门如何推进对唯识学说的研习,本文以现存的大乘光《百法论疏》为中心对此进行了考察。本文主要分析“七、八识所缘境”和“前六识等无间缘”两个唯识学问题,通过比较大乘光《百法论疏》与《成唯识论》的义理差异,考察《成唯识论》译出之前的奘门唯识学说,展现了《成唯识论》译出之前的奘门思想图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