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志文 ZHANG Zhiwen
机构地区:[1]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山东济南250357
出 处:《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98-105,共8页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BIA160118);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2021YB006);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项目(JTYB20—188);山东交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XJYB14);山东交通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理论研究专项课题(YYX20211213)。
摘 要:课程思政是塑造和构建学习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品德塑造、知识传授与学生成长。具体来说,高校课程思政要遵循学生思想内在发展逻辑,从认知发展、层次需要、情感意志的角度,建构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高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课程思政遵循知识发展转型逻辑,要实现大学课程体系的重构,转变知识传授的路径,改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课程思政遵循学生自我成长逻辑,将其塑造成为“公共人”,培养成为“知识人”。总之,课程思政是遵循三重逻辑的耦合。舍弃了这三者的关系,或者只从一个维度去思考,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