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希
机构地区:[1]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出 处:《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6期22-24,共3页
摘 要: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鲁迅及契诃夫对现实镜像的刻画,显示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超越性。阅读鲁迅的小说,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鲁迅自身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聚焦于人物身份与社会现实交合的撕裂。从《呐喊》的后期创作,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鲁迅对自身"青年思想导师"这一身份的排斥,这种对社会,对自身的思想反思是贯彻于鲁迅的创作之中的。即便文中多以"我"为第一人称视角,来纵观全篇事件,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并非是创作者,其更像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来描叙文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因此,鲁迅小说的大体方向是呈客观公正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