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荣
机构地区:[1]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市100036
出 处:《读好书》2022年第4期46-48,共3页
摘 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我国加快社会现代化,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需始终坚持抓创新、抓发展、谋创新、谋未来,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助力我国综合实力上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代表着国家教育综合水平以及科技水平,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关乎国家长远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教育是青少年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石。青少年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及求知欲望,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对其长远发展有深远意义。扶贫必须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要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通过科普教育可实现脱贫和扶智的结合,引导广大群众依靠顽强意志和勤劳双手改变命运。科普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其以兴趣爱好为前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实践,寓教于乐,通过非常规的教育手段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教育活动。科普教育不仅能让青少年学习到多元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能使其感受在实践探索中的快乐,引导青少年养成乐于思考、不断探索、敢于战胜困难的习惯,也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