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解剖学学术形态溯源  

Tracing Back to the Source with the Academic Form of Artistic Anatom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广明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油画》2022年第1期79-80,共2页Chinese Oil Painting

基  金:天津美术学院科研项目“艺用解剖学学术形态溯源”项目号2021013。

摘  要:艺用人体解剖学(以下简称解剖学)引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主要内容是经日本传入的法国保罗·利奢(PaulRicher,1849—1933)解剖图谱1,保罗解剖学是注重规范化、目录化的人体结构及比例的基础知识集成,总体属于工具书性质,并未能全面显示属于艺用的学术目标。又受时代物质条件如印刷技术等因素限制,我国早期学者的出版物亦使保罗原作精神打了折扣。引进之初的局限性使艺用解剖学在中国一直被定位于解剖学基础,对日后的学术发展造成极大制约。因此有必要梳理与生成学术形态有关的历史线索,希望对中国解剖学理论结构的完善有所启发。

关 键 词:学术形态 学术目标 解剖学基础 人体结构 历史线索 艺用解剖学 知识集成 印刷技术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