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庞子文 崔波[2] Pang Ziwen;Cui Bo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郑州450001 [2]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郑州450001
出 处:《船山学刊》2022年第2期100-108,共9页Chuanshan Journal
摘 要:学界对朱熹、戴震“理欲之辨”的研究颇多,学者多认为朱熹之理欲观截然分理欲为二、以理杀人,与戴震之理欲观截然对立。实际上,包括戴震在内的诸多古今学者,由于未对朱熹不同语境下“天理”的适用主体及“人欲”的具体内涵细加分辨,进而夸大了朱熹、戴震理欲观的歧异。如若对朱熹、戴震二人“理”“欲”的概念、“存理去欲”的一致性及其主体进行分殊,可知二者理欲观殊途同归:朱熹、戴震理欲观的主要差异在于适用主体及路径不同,朱熹去“君子”之欲,使“君子”得义;戴震遂“小人”之欲,使“小人”得利。但二者理欲观有着相同的思想旨归,即通过调节有限的社会资源,使天下人各得其情、各得其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