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欲之辨

作品数:58被引量:6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吴根友祁润兴施文斐王智汪江雪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思想理论教育》《管子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学三辨与宋辽金时期的道统意识和中国认同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4年第5期99-107,共9页关健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20&ZD037)的阶段性成果。
华夷之辨、义利之辨、理欲之辨作为宋代道学重要辩题,反映了道学内部不同的学术立场和政治分歧,更可透视出宋辽金时期民族融合背景下道学对于时代问题的深度介入和关切。宋代道学关注时代问题诠释《春秋》,首次明确提出“华夷之辨”表...
关键词:华夷之辨 义利之辨 理欲之辨 道统意识 中国认同 
戴震的情欲理欲之辨与现代性倾向
《西部学刊》2024年第8期157-160,共4页李亚东 
戴震作为清朝中叶以儒学为根基的重要思想家,和明朝中后期以来众多思想家一样,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进行反思,主张人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戴震具有认识论路向的哲学进路和以情为本的人性论,从整个哲学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带有一种思...
关键词:  个体 现代性 
血气心知与理欲之辨——戴震人性思想之分析被引量:1
《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23-31,共9页何怀宏 
戴震是传统社会最后一位系统阐述人性思想的儒家学者。他提出“血气心知之谓性也”,且更为强调“血气”的优先性。他将“欲、情、知”视为人的心灵的三要素,也是把身体的感受性放在更优先的地位。至于体现“性善”的“仁义礼智”,在戴...
关键词:戴震 人性 血气心知 理欲之辨 
重评戴震--关于戴震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的省思被引量:2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57-71,共15页陶清 
戴震思想的研究,长期停留于汉学与宋学、经学与理学以至于“欲”与“理”的方法之争和概念之辩以及唯物与唯心、理学与反理学的思想路线斗争的理论研究层面上,遮蔽了戴震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学思想发展历史以至于中国社会历史发...
关键词:戴震思想 新安理学 哲理化进程 理欲之辨 理学思辨模式 
戴震“分理”说的两个原则与诸新命题及其理论贡献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2022年第5期103-113,共11页吴根友 
戴震伦理学的“分理”说有两个原则:其形上原则是“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其经验性的原则是“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在此两个原则的基础上,戴震提出了三个命题:其一是“圣贤之道,无私...
关键词:戴震 “分理”说 理欲之辨 
中国哲学现代性转型中的情感论进路及其发展逻辑被引量:4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9-17,共9页李海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情感转向研究”(18CZX035)。
在中国哲学现代性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情感主义的发展进路,此种哲学进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明代中期到清代的萌芽阶段,民国时期的转型过渡阶段,20世纪末以来的蓬勃发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的核心理论问题与表现形态是:以情欲...
关键词:中国哲学 情感论 理欲之辨 情理之辨 现代性 
理学家的地位、政治制度思想与理欲之辨被引量:1
《学术界》2022年第7期175-183,共9页季乃礼 阴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16ZDA104)的阶段性成果。
综观整个宋代,理学家的地位普遍不高,均没有进入核心的决策层。他们的学说尽管被士人所推崇,但是并没有被立为官学。他们的政治理念,尤其是理欲观,与宋代统治者分歧较大。理学家对宋制中透射出的功利思想进行了批评,这种批评又是建立在...
关键词:宋代理学 官学 政治制度思想 理欲之辨 理学家的地位 
殊途同归:再论朱熹、戴震的理欲之辨
《船山学刊》2022年第2期100-108,共9页庞子文 崔波 
学界对朱熹、戴震“理欲之辨”的研究颇多,学者多认为朱熹之理欲观截然分理欲为二、以理杀人,与戴震之理欲观截然对立。实际上,包括戴震在内的诸多古今学者,由于未对朱熹不同语境下“天理”的适用主体及“人欲”的具体内涵细加分辨,进...
关键词:朱熹 戴震 理欲之辨 存理去欲 君子 小人 
王阳明理欲之辨探微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28-34,共7页彭传华 张鹏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编号: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以往的阳明心学研究虽有关注到阳明的理欲之辨,但总体将之纳入到朱王印合处谈,未能揭示阳明理欲之辨的独特面相。王阳明将宋儒具有道统意味的天理人欲论内化为工夫修养的方法,对其进行了不同于朱子的新解释,将客体维度的天理诠释为主体...
关键词:王阳明 理欲之辨 内在体证 省察克治 事上磨炼 
章太炎对戴震“以理杀人”的诠释
《国际儒学论丛》2021年第1期198-211,285,共15页贾泉林 
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章太炎与儒学的现代转化”(项目编号:2019M651401)的阶段性成果。
戴震围绕“理欲之辨”来提出并阐释“以理杀人”一语。章太炎是近代以来以现代学术眼光诠释“以理杀人”的第一人,他从“理法之辨”入手分析指出,“以理杀人”的批判对象其实是“援理入法”;程、朱理学并非主张灭绝所有人的情、欲,戴震...
关键词:章太炎 戴震 以理杀人 理法之辨 理欲之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