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健英

作品数:50被引量:14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夷夏之辨道德道德生活德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船山学刊》《云南教育(视界)》《求索》《道德与文明》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学三辨与宋辽金时期的道统意识和中国认同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4年第5期99-107,共9页关健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20&ZD037)的阶段性成果。
华夷之辨、义利之辨、理欲之辨作为宋代道学重要辩题,反映了道学内部不同的学术立场和政治分歧,更可透视出宋辽金时期民族融合背景下道学对于时代问题的深度介入和关切。宋代道学关注时代问题诠释《春秋》,首次明确提出“华夷之辨”表...
关键词:华夷之辨 义利之辨 理欲之辨 道统意识 中国认同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融入国学通识类课程的思考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4年第8期14-17,共4页关健英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学通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SJGY202005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20&ZD037)。
国学是中国固有的知识体系,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国学通识类课程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重要课程资源。国学通识类课程的课程内容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相契合,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融入国...
关键词: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国学 国学通识课 课程思政 
汉代“大一统”背景下董仲舒的政治伦理建构
《伦理学研究》2024年第3期52-58,共7页关健英 黄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20&ZD037)的阶段性成果。
“大一统”是中华文明的悠久传统。董仲舒回应汉代一统的政治诉求,深探《春秋》奥蕴,构建了儒家德治立场、公羊学方法、以大一统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体系。他论证大一统合法性源自天道,为“大一统”建立起天经地义的哲学依据。董仲舒认为...
关键词:大一统 董仲舒 政治伦理 公羊学 夷夏观 
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世熵化困境的反思与超越
《宁夏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杨茂玉 关健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ZD037)。
人类世是人类对时代的精神状况、自身的生活样貌与星球的生态环境作出的病理学诊断,病因矛头直指黑暗的“资本世”罗盘,而吊诡的“技术世”则作为催化剂的中介存在进一步加剧病症的生发节奏。从认识论的视角看,人类世问题背景下应当承...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宅兹中国”看西周政治伦理建构及其意义
《道德与文明》2023年第6期75-83,共9页关健英 杨茂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0&ZD037)。
何尊铭文的“宅兹中国”是目前可知“中国”一词最早的考古实证,印证了先秦文献中的“中国”含义,同时也反映了西周的政治伦理建构。西周的伦理关系已溢出宗法格局,不仅协调宗法体系内部,而且面向各个族群。西周时“中国”一词有地理疆...
关键词:宅兹中国 中华 西周 政治伦理 夷夏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论纲被引量:7
《伦理学研究》2022年第4期112-118,共7页关健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20&ZD037)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是理解历史的一把密钥,关乎“我”和“我们”的身份认定、文化认同以及意义确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史反映了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连续而稳定的“中国”“中华”认同传统。中国各民族融合成为多元一体的历史是世界民族史上独特...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元一体 伦理认同 夷夏之辨 和而不同 
戴震的善恶观及其伦理学贡献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21年第11期18-27,共10页关健英 陆亚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20&ZD037);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戴震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8ZXE715)。
善恶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议题。先秦诸子百家就特别关注人的善恶问题。先秦以降,经过历代思想家的深入探讨和完善,形成了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丰富的善恶观。清中叶著名的考据学大师戴震继承了中国传统善恶思想的精华,对各...
关键词:戴震 善恶 伦理 自然 必然 
传统的谏诤谏议思想、实践与中国之治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21年第3期84-88,共5页关健英 王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20&ZD037)。
谏诤谏议的思想主张与实践探索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重要内容和精华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治世”“善治”“天下大治”的社会理想。如何避免人君之失和朝政有阙,如何使谏言谏议以“制度”的形式于明君有所辅翼,于善...
关键词:谏诤 谏议 社会治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孝道之争及其意义被引量:3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关健英 徐雪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2015MZD014)。
孝道之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之争的核心议题,其背后是文化立场之争。儒佛孝道之争既有冲突与对抗,也有调和与融汇。面对佛教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中国固有文化虽经受冲击,但并没有被异质文化所取代,而是在碰撞中融合在冲突中发展,坚守自...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儒佛 孝道 夷夏之辨 
荀子的“乱世之征”及其道德隐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关健英 郭士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MZD014)的阶段性成果。
对时代道德状况的关注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不可或缺的思考主题。荀子根据战国之末社会的服饰、妆容、音乐、人们行为、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表现,揭示出人们行为放纵、社会风气堕落、世人疯狂逐利的“乱世之征”,展现了一个世风浇薄、社...
关键词:荀子 乱世之征 不凝滞于物 道德隐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