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北塔[1]
机构地区:[1]中国现代文学馆
出 处:《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4期78-85,共8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茅盾小说中的人物一般都有现实社会中的原型,但《子夜》中的吴家四小姐蕙芳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与其说来自现实生活,还不如说来自《红楼梦》,即贾府二小姐迎春。首先把二人勾连在一起的是她们俩都曾迷读《太上感应篇》。此书对两个人的性格命运产生了很大影响,即二人的性格都懦弱而自闭;不过,有点区别,迎春木讷,没有达到病态;蕙芳已有病态,但心思尚活。因此,迎春无可救药,迎来的最后结局是被自己的丈夫折磨致死。而蕙芳获得了拯救,走向了新生,拯救她的是革命者也是新女性的代表张素素。两个人的命运之所以一悲一喜,是因为两位作者对《太上感应篇》(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态度截然不同。曹雪芹的态度是肯定中有否定,茅盾的态度是全盘否定。茅盾认为,只有革掉《太上感应篇》所象征的封建思想的命,现代文明才能起始,被《太上感应篇》毒害未深的青年人才能得到拯救。由于时代思想局限,处于超稳态全息性结构的封建社会语境中的曹雪芹能对《太上感应篇》有所否定已经相当先进,只有一只脚踏入近代文明的革命作家茅盾才有胆识搬掉那压在四小姐头上的大山似的《太上感应篇》,使她得以“起死回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