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戎女[1,2]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2]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出 处:《学术评论》2022年第2期20-24,共5页Academic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20&ZD283)。
摘 要:早在19世纪末比较文学学科诞生之际,民族间的相互观察就被路易-保尔·贝茨、巴登斯贝格等法国学者列为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这一漫长的学术传统的另一面,就是形象学的观念与方法容易落入某种固化的分析框架,得不到拓展。周云龙在《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中,一方面探讨亚洲形象在欧洲现代世界意识形成过程中发挥的意识形态功能;另一方面,他还借助这项研究,尝试检验形象学的可能向度。陈戎女教授和郑奕老师分别从方法论创新以及学术空间的开拓等角度,就《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的学术贡献进行了深入、中肯的评估。这两篇学术评论将有助于我们对周云龙在形象学领域所做的工作,有一个直观、适切的理解和把握。
关 键 词:学术评论 意识形态功能 学术空间 旅行书写 周云龙 巴登 学术贡献 观念与方法
分 类 号:K919[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14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