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文碧方[1] 刘丽莎 Wen Bifang;Liu Lisha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74-80,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太虚”这个概念,是张载整个哲学体系的枢纽。从张载提出这个概念至今,近千年的时间,历史上的阐释不断、争议不断,当代的解释更是纷繁芜杂,而且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路径,却都能自圆其说。一方面,以冯友兰和张岱年、陈来师徒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太虚即气”,作了倾向于唯物论的解释,证成了“气一元论”,但也遇到一个理论难题:道德的价值无处安顿。另一方面,牟宗三等人主张“太虚非气”,强调了“太虚”超越的体性而削弱了气的兼乎形上形下的存在流行作用。上述两系争端的焦点在于“太虚即气”中“即”的阐释,然而他们均难以真正达到“以张载解释张载”的可信度。但是,唯有澄明“太虚”的内涵,张载的哲学结构才能完整呈现。据此进一步探索,才能实现天道性命的贯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