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成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13期27-35,共9页National Humanity History
摘 要:人们常常用“华夏”来代指中华民族,却对“华夏”的意涵不知就里。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春秋左传集解》中对“华夏”一词作出了精彩的解释,他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的解读当然不是历代关于“华夏”解释中最权威的一个,但多少反映了“华夏”之民的自我认知,即在古人心目中,只有采用了中华礼仪、穿戴中国服饰的,才是“自己人”,才有自称“华夏”的资格。古代中国礼仪文明之盛自不必多言,那么穿在身上的服饰又是如何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标志的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2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