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或者一种不以愉悦为目的的审美何以可能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旭光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新华文摘》2022年第12期92-95,共4页

摘  要:审美一定是以愉悦为目的的吗?一定!这是美学这一学科从18世纪确立以来人们关于审美的共识,审美是为了寻求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那么为什么在一些审美活动中,会感伤流泪,会陷入忧郁与无奈?——这说明审美作用于我们的情感,但并不许诺愉悦。这个现象怎么解释?

关 键 词:非功利性 审美作用 精神愉悦 审美活动 何以可能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