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怀义 Wang Huaiyi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16-28,共13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以来《周易》‘观物取象’审美阐释研究”(批准号:21BWZ064)成果。
摘 要:《周易·系辞》在三个层面上表达了“象”的摹仿内涵,传统易象观研究须将易象从“意象”之义转向“摹仿”之义。《周易》以“观物取象”为思想基础,以“象也者,像也”为语义中心,使用“临”“拟”“则”“法”“冒”“覆”等一系列表示摹仿含义的词汇,提出以“准拟”为基础的摹仿论思想。这些思想观念和词汇同时被使用到以书画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创作和批评中,形成中国艺术史上独特的摹仿与再现传统,从而与西方柏拉图等人以mimesis为基础提出的摹仿说形成比照。以《周易》等原典为基础,以中国艺术实践与批评为主体,对“象”与mimesis的内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揭示中西摹仿美学不同的表现形态及其历史发展,为重建中国艺术精神及话语体系提供参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