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昊[1] 高璐璐 WU Hao;GAO Lu-lu
出 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81-86,共6页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20世纪西方叙事学的语境思想嬗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lslktqn-005)。
摘 要:20世纪以来西方叙事学中语境思想的变化,反映出语境泛化所带来的叙事研究的思维变革。结构主义叙事学对语境的阐述仅限于罗兰·巴特的叙事作品的语境,但到了新叙事学则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赫尔曼和查特曼借助话语语境来分析叙事过程;兰瑟和沃霍尔把故事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来审视;卡恩斯认为,是语境而非文本的形式决定一段话语是否是叙事;韩南和浦安迪也总结出中国古典小说特殊的叙事语境——“虚拟的说书语境”。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新叙事学,语境从边缘地带走向中心地位,突破了文本主义,走向更为广阔的话语语境、社会历史语境,甚至被视为叙事的决定性要素。叙事学的语境转向将叙事学引向了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极大拓展了叙事学的发展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