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传浩[1] 张海燕[1] 白杨[1] 李青雅[1]
出 处:《中医研究》2022年第8期5-10,共6页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基 金: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5);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3);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2036);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2026)。
摘 要:宋金时期是伤寒研究的重要时期,选择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伤寒微旨论》《伤寒总病论》《类证活人书》等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六经之为病”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素问·热论篇》《伤寒论·伤寒例》在宋金伤寒著作中的引用及重视程度,以此探讨宋金医家对伤寒病的认识特点,并分析其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宋金医家多以“热论”或“伤寒例”为伤寒纲领,而对于“六经之为病”未予以重视,或不引征,或存而不论,或选择性附于“热论”“伤寒例”之下,或糅混于“伤寒例”中。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宋金医家以伤寒病为研究对象,而非《伤寒论》之研究;研究方法多以汇整文献为主,因袭前人;研究侧重于《伤寒论》证候方面,尚未深入;认定“伤寒例”乃仲景所作。故宋金研究伤寒不能脱离“热论”的限制。后世医家对此明确提出错简说,直斥叔和之非,删削“伤寒例”,高度重视“六经之为病”,甚至提出了“六经统外感及杂病”的学说,并促使温病学派的独立。
分 类 号:R222[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