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浩

作品数:40被引量:18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鳖甲煎丸肝纤维化大鼠方剂学血管性痴呆复智胶囊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中医杂志》《中医研究》《中医药管理杂志》《国医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代伤寒研究方法对伤寒流派形成之影响
《河南中医》2025年第5期649-652,共4页程传浩 吕婧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项目(GZY-KJS-2022-045-2);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5);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KJS-ZHYZ-2018-002)。
宋代医家在研究《伤寒论》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重订法、增补法、注解法、专题研究法等,重订法是指对《伤寒论》条文重新归纳、整理的研究方法;增补法是指在《伤寒论》原文基础上进行增补的研究方法,包括增补前人经验、个人续作两个方面...
关键词:伤寒研究方法 伤寒学术流派 重订派 增补派 注解派 证候派 经方派 宋代 《伤寒论》 张仲景 
伤寒学术流派划分及代表性流派发展脉络探微被引量:1
《中医学报》2024年第8期1633-1637,共5页程传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项目(GZY-KJS-2022-045-2);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KJS-ZHYZ-2018-002)。
伤寒流派,可定义为伤寒学派之下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学术问题认知不同,从而形成的有特色、有传承、有创新、有代表性医著的医家群体。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伤寒论》进行研究,其医著或研究的对象各有侧重(如证候、辨证、治法、...
关键词:伤寒学术流派 重订派 增补派 证候派 广义伤寒派 八纲派 气化派 
经典名方甘草附子汤治疗骨关节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年第5期282-288,共7页刘宾 程传浩 张延武 常征辉 段涛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5)。
甘草附子汤来源于《伤寒杂病论》,主治“骨节烦疼”“不得屈伸”,具有补益脾肾,祛湿化浊之效,故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骨关节疾病的治疗。该文对甘草附子汤治疗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甘草附子汤在治疗...
关键词:骨关节病 甘草附子汤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综述 
宋金时期伤寒三阴病证治探幽被引量:1
《国医论坛》2023年第2期6-9,共4页程传浩 张海燕 王梦婷 蔡永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GZY-KJS-2022-045-2);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5;TCM2020023);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伤寒金匮类》编纂(KJS-ZHYZ-2018-002)。
通过对宋金代表性伤寒著作的分析,认为此时期医家多从广义伤寒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证,主张六经皆为热病,三阴病亦属热证,病在里而当以下法为主治疗。分析其原因在于宋金医家研究伤寒以外感热病为主,方法以文献汇集补亡为主,未能突破...
关键词:宋金 伤寒 三阴病 学术脉络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宋金伤寒研究中对“六经之为病”的认识被引量:2
《中医研究》2022年第8期5-10,共6页程传浩 张海燕 白杨 李青雅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5);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3);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2036);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2026)。
宋金时期是伤寒研究的重要时期,选择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伤寒微旨论》《伤寒总病论》《类证活人书》等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六经之为病”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素问·热论篇》《伤寒论·伤寒例》在宋金伤寒著作中的引用及重视程度,以...
关键词:宋金 伤寒 六经为病 学术脉络 
旋覆代赭汤治疗消化道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2
《中医学报》2022年第5期997-1004,共8页白杨 程传浩 曹珊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14104752-2020);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12102311080);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2022ZYZD20)。
旋覆代赭汤为仲景经方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临床常应用于证属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气郁痰阻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障碍、胃癌等消化道疾病,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胃肠动力、镇吐、减少胃酸...
关键词:旋覆代赭汤 反流性食管炎 慢性胃炎 食管癌 胃癌 呕吐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瘫 
基于“五行-六气”理论的方剂图解探讨
《中医学报》2022年第1期59-63,共5页程传浩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5);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度基石学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7JX10)。
通过对易水学派、黄元御等医家学术思想的分析,把握中医学中"五行-六气"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建立以"五行-六气"为核心的生理、病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对应的方阵图解方式。"五行-六气"理论具有模型思维的典型特征,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关键词:“五行-六气”理论 方剂图解模型 方剂配伍 
新型翻转课堂在方剂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被引量: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年第7期185-188,共4页胡旭阳 孟晨晨 郭丹磊 魏琳 程传浩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石学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o.2017JX10】。
目的以河南中医药大学目前方剂学翻转课堂为例,完善并提出新型翻转课堂模式,研究其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河南中医药大学417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现场调研、网络问卷调研,更好地对翻转课堂实施情况进行整体把控...
关键词:方剂学 翻转课堂 调查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方剂治法中的取象思维被引量:1
《中医研究》2020年第12期3-6,共4页程传浩 
意象思维是中医常见的思维方式之一,取象是意象思维的重要步骤和主要方法,常以某一常见的现象以比喻、比拟或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某一事物所蕴含的道理。目前,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对意象思维已有不少相关的研究,但对方剂学中广泛...
关键词:方剂 治法 取象 意象思维 
方剂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探讨被引量:6
《卫生职业教育》2019年第22期97-98,共2页程传浩 
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15JX10)
思维导图利用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用发散性的图示表达思维过程,有助于记忆、学习、创新。思维导图的理念和方法与中医发散性、意象性的思维方式相契合,有助于中医知识更好、更简洁、更高效的表达。结合思维导图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
关键词:思维导图 中医思维方式 方剂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