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病

作品数:44被引量:15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朱章志谢胜周晓玲张越高天旭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亚太传统医药》《四川中医》《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津市青年名中医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年第9期6-6,共1页
安伟伟,男,汉族,1977年3月生,河北容城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医17年,擅长以六经气化及病因联合辨证,尤重脉诊、舌诊,应用经方、经典方治疗常见病及疑难、...
关键词:天津中医药大学 副主任医师 名中医 危重病 分阶段治疗 经方 三阴病 疑难病 
从“六经辨证,治从三阴”论治白癜风
《皮肤科学通报》2024年第3期343-347,共5页张成会 刁肇坤 刘红霞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是张仲景从《内经》五脏辨证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于现代疑难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白癜风属皮肤科易诊难治性皮肤病,一般治疗方法仍具有局限性,因白斑常出现在暴露部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运用经方治疗...
关键词:白癜风 三阴病 中医药 非药物疗法 
基于扶阳从三阴病辨治高尿酸血症
《亚太传统医药》2024年第4期126-128,共3页黄帅立 邓淑谊 
中医学认为气化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其实质为“阳化气,阴成形”,而“阳主阴从”则是万物有序生化的基石。气机贵在流通,气行则生机活泼,气息则生机绝灭。若三阴阳气虚损,致经络不通,经脉失养,则百病丛生。故阳气的充实与否,是致...
关键词:扶阳 高尿酸血症 三阴阳虚 
《黄帝内经》五脏辨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三阴病关系研究被引量:3
《陕西中医》2024年第1期80-83,87,共5页崔亚东 刘晓燕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3716)。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
关键词:黄帝内经 五脏辨证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三阴病 五运六气 
《伤寒来苏集》“胃为三阴外蔽”探微被引量:1
《浙江中医杂志》2023年第11期817-818,共2页詹晓庆 茹清静 于媚 褚栩霞 范益辉 吴亚琴 姜宏伟 马伟明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解郁清化方加味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壳多糖酶3样蛋白1的影响,编号:2021ZB271。
基于《内经》中关于三阴受邪、邪气循序传变规律的叙述,围绕胃气的盛衰,援引《伤寒论》相关条文,解读柯韵伯“胃为三阴外蔽”思想,总结出三阴是否受邪及受病轻重转归,全藉于胃气,为临床上医家诊疗三阴病顾护胃气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胃为三阴外蔽 伤寒来苏集 三阴病 柯韵伯 
基于“阴病宜灸”理论浅析灸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运用
《中医临床研究》2023年第19期89-92,共4页戴菱娴 吴涢婷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常持续性无排卵,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常使用激素促排卵、穿刺抽吸未成熟卵泡、卵巢打孔术等现代医学技术,试图增加卵巢的排卵率,然使用以上技术促...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伤寒论》 灸法 三阴病 
《伤寒论》“六经”“六病”辨考被引量:1
《河南中医》2023年第7期973-977,共5页刘江涛 臧云彩 谢秋利 喻苗苗 李想 赵智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师承项目{国中药人教发[2017]125};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专项项目(2019JDZX028);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2019ZY2006)。
《伤寒论》“六病”与《黄帝内经》“六经”具有本质区别,六经是循行于体表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调节阴阳等作用。六病指的是仲景在阴阳辨证基础上根据人体态势来划分的三阴病、三阳病;六病是无形的、功能性的,反映患者气的整体态势...
关键词:《伤寒论》 “六经” “六病” 三阴病 三阳病 张仲景 
宋金时期伤寒三阴病证治探幽被引量:1
《国医论坛》2023年第2期6-9,共4页程传浩 张海燕 王梦婷 蔡永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GZY-KJS-2022-045-2);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5;TCM2020023);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伤寒金匮类》编纂(KJS-ZHYZ-2018-002)。
通过对宋金代表性伤寒著作的分析,认为此时期医家多从广义伤寒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证,主张六经皆为热病,三阴病亦属热证,病在里而当以下法为主治疗。分析其原因在于宋金医家研究伤寒以外感热病为主,方法以文献汇集补亡为主,未能突破...
关键词:宋金 伤寒 三阴病 学术脉络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从“三阴病”角度分期辨治帕金森病被引量:2
《中医杂志》2023年第2期189-192,共4页周志成 李哲 刘梓言 雒晓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445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A030310521);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20221160);广东省中医院朝阳人才科研专项(ZY2022KY09);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项目(中医二院[2014]89号)。
总结从“三阴病”角度分期辨治帕金森病的临证体会。认为本病早期病位在厥阴,阴血亏虚为主,兼顾少阳痰火,僵直少动为主者治疗以濡养肝血为主,方用连梅四物汤加减;震颤为主者治以养血祛风,自拟滋阴熄风汤加减。中期病在太阴,治以益气养...
关键词:帕金森病 颤拘病 三阴病 
《伤寒论》三阴病阳气来复、阴证转阳病机探讨被引量:3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年第10期5718-5721,共4页刘婉文 李赛美 
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No.粤中医办函[2018]5号)。
阳为一身之本,其盛衰在疾病的顺逆与生死存亡中常起决定性作用,在《伤寒论》中已有较全面的关于三阴病阳气来复病机的论述。然阳气来复成功与否与患者体质、机能状态、食物药物干预及脏腑生理特性等相关。三阴病有自愈候及欲愈候。阳气...
关键词:阳气来复 阴证转阳 脏病还腑 伤寒论 李赛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