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版本、副文本互文性的四个维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桂萍[1] 孙蒙蒙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8期63-64,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明清戏曲作品一个日渐突出的特征是副文本的增多,进入清化后甚至可以以“繁复”论。如果将戏曲作品的主体部分称为“正文本”,那么环绕、穿插于正文本的序跋、凡例、题诗(词)、插图、评点乃至题目、署名、目录等,均可视作“副文本”。副文本提供了多重视角的文本解读,是引导读者进人正文本的有效途径,又与正文本构成一个系统性文本,互相指涉,意蕴丰富。事实上,副文本不断产生、修改、删除的动态过程,还可以借助戏曲文本的抄本.刻本变迁,版本形态差异,负载副文本的数量、顺序等给予考察,其中涉及的有关作家生平。

关 键 词:副文本 文本构成 明清戏曲 作家生平 戏曲作品 正文本 形态差异 文本互文性 

分 类 号:J8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