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规定性——西方学者关于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学之关系的早期思考  被引量:2

The Determining Role of Language:The Early Reflections of Western Schola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Script and Chinese Litera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维规 Fang Weigui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2年第8期5-15,共11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早期中国文学史纂及其影响研究”(批准号:14ZDB086)成果。

摘  要:自利玛窦等人起,汉语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之说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其间伴随着对“中国思维”之精确性和逻辑性的怀疑。鉴于语言的规定性即调节思想程序的功能亦从一种语言所具有的表达可能性出发,西方人曾长期认为,独特的汉字与汉语的句式构造自开初就给文学打上特殊印记。古汉语为思想和交流所提供的基本模式和特定规范,虽对抽象思维不利,但更适合直观的形象思维。汉字的特殊构造与古代中国文学之简约、朴素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对文体和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亦关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从洪堡到葛禄博和卫礼贤,德国人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学之关系的不少见解具有典型意义,可作为查考和提炼西方人对相关问题的早期思考的主线。

关 键 词:审美习惯 语言表达方式 洪堡 卫礼贤 德国人 模棱两可 汉语汉字 特殊构造 

分 类 号:H12[语言文字—汉语] 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