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华[1] Li Xiaoyu Zhang Kai Peng Hua;Li Xiaoyu;Zhang Kai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天府新论》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道统思想研究”(编号:17ZDA01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时期巴蜀学术研究”(编号:12BZS01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编号:12YJAZH09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晚清民国时期的近代蜀学,在直面古今、中西的关头,也出现了转型与发展。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审视,近代四川的诸多学人积极响应张之洞“由小学入经学”的号召,继承乾嘉学派“以声韵通训诂”的理路,在传统“小学”领域做出了不少贡献(如张慎仪、赵少咸、李植等)。而廖平则摒弃了张之洞“由小学入经学”的号召,炮制了“文字创自孔子”的怪论。在语言文字学领域,近代蜀学所开启的新页是古文字学的引入与推进,从而谱写了“新史学”的新篇章(如郭沫若、李亚农、徐中舒等)。贺麟等人在翻译西方哲学著作时,特别注重“名词的翻译”,这是广义的语言文字学研究。梳理近代四川学人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得失,可以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