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谭玉龙[1]
机构地区:[1]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出 处:《文艺评论》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
摘 要:中华美学之雅俗精神呈现出多元性而非单一性,儒释道三家的雅俗精神构成了中华美学之雅俗精神的三个维度。儒家在传承、发扬周代礼乐文化——雅文化——的基础上,倡导“崇雅斥俗”的审美观,其中蕴含着文艺必须具有教化功能、具备道德内涵、拥有“中和”的审美特质。道家以出世的态度观照世界,欲超越现有的制度而回复到文明未开的原生性社会之中。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道家美学将儒家所谓的雅、俗皆视为“俗”。所以道家美学不是求“雅”,也不是求“俗”,而是追求超越雅俗的“超凡脱俗”。佛教以遁世的态度否定世俗政权、等级制度,击碎了雅俗以及雅俗之辨成立的基础。另外,佛教教人“成佛”,即提升到“佛”的境界,这是一种不二的、无分别的平等境界。所以,以“佛眼”观之,世间一切雅俗凡圣、善恶美丑等皆不存在,佛教美学之雅俗精神所体现的是一种“非雅非俗”的圆融不二境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