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珈榕 Wang Jiarong
机构地区:[1]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2年第4期147-156,共10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海南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项培育项目(DC2200003196)。
摘 要:从生态伦理学涵盖的理论内容来看,其内部的“两种主义”之争很大程度上仍延续了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本质上还是以一种“绝对”来解构另一种“绝对”。其要么从人类中心出发拒绝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要么从自然中心出发强调与人无关的自然价值和道德至善。所以,生态伦理学虽然以反主客二分的哲学传统为出发点,但最终却局限于“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无法自拔。而之所以造成上述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生态伦理学一方面脱离现实的人类历史,抽象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未充分吸收现代哲学的革命成果,而依旧停留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高度,无法开显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最本真的矛盾统一关系。生态伦理学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扬弃和超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立场,并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现实,从人与自然的两极对立转向实践领域,在现实的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相对可行的伦理关系和道德框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