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鑫[1] PENG Xin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8期1222-1225,共4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YZ-1809)-《黄帝内经》“中气”理论研究;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21年度科研项目(YB2021022)-从秦汉时期的中医学术语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与意义研究(YB2021022)。
摘 要:本文梳理从先秦时期到隋唐时代中医学代表著作中“中气”一词的含义,发现主要有如下6种:①中焦脾胃之气;②运气学术语,指中见之气或天气;③皮肤内的经络之气;④指体内五脏的真气;⑤二十四节气内容;⑥病证名,指类中风类型之一,即气中。从《黄帝内经》时期到隋唐时期,“中气”一词的概念除指代运气学术语、病证名称等固定名词以外,在用于阐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治法方药等内容时已经逐渐淘汰“经络之气”“五脏真气”等含义而归为“中焦脾胃之气”这一种解释。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气”一词的概念经历了由博返约的过程。本文通过探讨中医学术语“中气”一词概念的发生与演变过程,以期对于理解中医学古代文献和研究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有所助益。
关 键 词:中气 中医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分 类 号:R226[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