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乔根[1]
出 处:《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72-77,共6页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274);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297);安徽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0-045)。
摘 要:明代士人的隐逸思想经历了“以道自高”“抱道以隐”“市隐”“有所挟而隐”“通隐”等不同阶段,内涵复杂,意蕴丰厚。作为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重要人物,汪道昆的隐逸思想呈现出较为丰富的面相。一方面,他继承发展了徽商的“贾隐”思想,倡导“宁以贾隐禅,毋以禅隐贾”,依托商贾丰厚的物质条件选择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另一方面,他主张“隐不违俗,贞不绝俗”,强调隐逸生活并不是选择与世隔绝,而是贵在“适”,选择在世俗生活中吟咏情性、感悟生活、体悟人生。庄子是汪道昆隐逸思想的源头,汪道昆在庄子隐逸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环中隐”理念。大量的“沧洲”“衡门”“鸱夷”等隐逸意象是汪道昆隐逸思想的具象呈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