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雅宁 杨伊生 Li Yaning;Yang Yisheng
机构地区:[1]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9期203-210,共8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化依恋的测量及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作用机制研究”(19YJA850014);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民族信任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CXJJB21008)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民族信任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及彼此信赖的心理特征与行为关系状况,它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其中,认知本质是知识系统,情感本质是感受系统,意志本质是动力系统,行为本质是执行系统。结合上述内容,积极探索民族信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路径,以期能有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关 键 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心理本质 民族信任 心理路径
分 类 号:B84-0[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