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逊[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224-232,共9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明诗学现代阐释研究”(20BZW097)、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学界对晚明有广义的晚明(作为时段)与狭义的晚明(作为话题)之区分,前者是相对单纯的历史分期,主要指明代中晚期,后者则受到特定理论的影响,有其特别的研究对象及旨趣。现代学人视域下的诗学晚明深受后者影响而形成。就形式上看,现代学人较之以往研究,对诗学晚明的旨趣可称之为从全景到异质,即它并不是对彼时诗学流派、主张、现象等的通盘系统考察,而是专注于以公安、竟陵派为重点,认为其具有革新、解放等特征;就本质上说,现代学人对晚明的研究则表现为从“矫弊循环”论向“进步”史观的转型,认为诗学历史的演进轨迹不该被视为单纯的替代模式。在一部分现代学人看来,复古与革新二者分别代表了落后与进步的发展方向,由复古向革新的演进具有充分的历史必然性。该思路较之以往虽日益丰富和完善,但个中缺失也亟待反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