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

作品数:370被引量:24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仁生易闻晓贾宗普陈刚常威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张岱对公安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胡欣 
张岱作为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对公安派的文学思想多有继承。在思想观念上,继承公安派“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追求性灵之本真。在审美趣味方面,处处显露世俗之乐趣。然在承袭公安派文学思想的同时,张岱又能取其长而避其短,...
关键词:张岱 小品文 公安派 继承 创新 
论公安派之“真”的四个层面
《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24-34,共11页陈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ZW026)——晚明常奇观念的蜕变及其对文学之影响研究。
在公安派的诗文理论中,“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前人对于“真”这一概念虽颇有研究,但对于“真”的意义层面划分仍不够细致。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将公安派之“真”区分为人格、情感、文体、表达四个层面,并由此探讨“性灵”与“...
关键词:公安派 文艺理论 袁宏道 晚明文学 小品文 
憨山思想对晚明文学的影响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213-223,共11页李志明 
憨山德清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同时亦颇有文名。其与晚明文学的联系历来较少为学界所注意。憨山德清的文学理论以“心光流溢”为核心,主张“情真境实”“师心而习古”“无意而工”,彰显了其儒佛会通、借教悟宗的佛学理念。憨山德清...
关键词:晚明文学 憨山德清 公安派 竟陵派 钱谦益 
公安派的崇苏尚俗与晚明文学思潮的嬗变——兼论苏轼典范的确立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84-93,共10页董韦彤 
在苏轼接受史上,明代是最特殊的一个时代,经历了从湮没无音到炽盛至极两个极端。这一转折产生的节点,是公安派袁宏道等人对苏轼的大力推崇。明文坛宗立派系领袖成风,流派之间的论争自然绕不开各自宗主之间的人为比较与对峙。针对复古派...
关键词:苏轼 公安派 崇苏 尚俗 文学旗帜 
一念本心,枝叶关情——谈冯杰《文字的虎皮花纹》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5期4-6,共3页段晓丹 
一、兴味晚明时期,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吸纳李贽学说,提出以“性灵”为内核的文学主张,突出小品文写作的生活化、个人化及求真写实等特点,因而晚明小品文往往从平常细琐处透露出作家领悟人生趣味的精旨妙意,小品文创作也逐渐走向兴...
关键词:公安三袁 小品文 文学主张 个人笔调 晚明时期 林语堂 袁宏道 公安派 
论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
《雨露风》2023年第8期61-63,共3页任雪娇 
在明代文坛上,竟陵派和公安派是以主张“性灵”为代表的两大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友夏为首的竟陵派在后来的公安派系中继承了“性灵”的旗帜,强调诗歌是人的天性,而不是人为所能达到的。他们进一步扩展了“性灵说”的影响,不但被公认为...
一念本心,枝叶关情——谈冯杰《文字的虎皮花纹》
《快乐阅读》2023年第8期31-33,共3页段晓丹 
一、兴味晚明时期,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吸纳李贽学说,提出“性灵”为内核的文学主张,突出小品文写作生活化、个人化及求真写实的特点,因而晚明小品文往往从平常细琐处透露出作家体察生活含义、领悟人生趣味的精旨妙意,也将小品文创作...
关键词:公安三袁 小品文 文学主张 个人笔调 晚明时期 林语堂 袁宏道 公安派 
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读好书》2023年第13期83-84,共2页马积高 
“性灵”一说,本为明代“公安派”所创,袁枚吸取其主张并加以发展,从而在当时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充斥的诗坛上独树一帜。他所主张的“性灵”,就是认为作诗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而不必过于讲究...
关键词:《随园诗话》 温柔敦厚 文学主张 格调说 肌理说 翁方纲 袁枚 公安派 
公安派的奇人观及其文学姿态之生成研究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1期40-42,共3页陈刚 
明中后期,很多文人自觉地以“奇”来自我标榜,并对以雅正为美的主流审美风格进行突破与革新,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文人。如今关于公安派诗文的风格之奇仍有一些问题少有人关注,那就是:公安派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文...
关键词:公安派 明中后期 文学姿态 奇人 自我标榜 诗文 生成 流派 
沈野《印谈》与明代中后期文人印章审美观念
《荣宝斋》2023年第3期224-233,共10页朱天曙 程玉儿 
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环境变化深刻,李贽“童心说”、公安派“性灵说”等文艺领域新的理论思想和艺术观念大量产生,文人篆刻受此影响,至万历年间(一五七三—一六二○)空前繁荣,尤以江南苏州地区最为发达。
关键词:性灵说 童心说 公安派 文艺领域 明代中后期 苏州地区 审美观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