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喻文德 YU Wen-de
机构地区:[1]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22年第5期9-16,共8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价值引领的基本问题研究”(19XKS009);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新时代美好生活价值引领的伦理困境与对策研究”(XSP20YBZ18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伦理视角来看,美好生活是一种崇德向善的生活。优良的社会道德是美好生活的宏观道德生态,而优良的个体道德是美好生活的微观道德基础。个体德性是美好生活的灵魂所在——生活意义的主导因素、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和生活自由的内在法则。但是,在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中个体德性正遭遇来自现实生活诸如价值观缺失、道义与功利相背离、少数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等现实难题。个体德性的不足或匮乏严重消解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德性基础。为此,必须夯实德性成长的根基、激发尊道守德的动力、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切实提高生活主体的道德水平。个体德性培育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铸魂工程。生活品质与个体的道德品质密不可分。在既定的客观条件下,个体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21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