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同一性研究的伦理学转向与人的生活回归  被引量:1

The Ethical Turn of Personal Identity Research and the Return of Human Lif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新民[1] 罗岩超 Gao Xinmin;Luo Yanchao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第6期127-134,共8页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意向性与人工智能建模基础问题研究”(20YJA720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格同一性理论最新发展研究”(18BZX113)。

摘  要:在以前的全部西方人格同一性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动机和维度一直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0世纪末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来,这一格局有所变化,价值论的、规范性的、人生哲学的动机开始在本领域的“动机市场”中分得较大份额。相应地,本领域诞生了伦理学的研究走向或“实践转向”。它除了从新的角度回答人格同一性的充要条件等传统问题之外,还特别关心人格同一性对人的生活的意义、对道德实践的意义以及人的生活、实践特别是道德实践对人格同一性塑形和维持的意义等问题。新的进路不仅为解决传统的聚讼纷纭的人格同一性问题输送了新的思想,还为我们推进人学、道德哲学和实践哲学的探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粮,值得在完善其范式的基础上做拓展性研究。

关 键 词:人格同一性 同一性危机 伦理学维度 人的生活 实践转向 

分 类 号:B82-0[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