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同一性

作品数:88被引量:16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高新民沈亚生赵佳宾宫睿邵永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类增强技术限度的复杂性和判断标准
《系统科学学报》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陈德升 郦全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虚拟现实的实验研究对实验哲学的超越”(15ZDB016)。
人类增强技术所作用的对象无外乎人的心智与身体两个层面,而NBIC(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类增强技术的代表。虽然人类增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发展的最大限度是什么?通过将NBIC技术视为复杂的技术系...
关键词:人类增强技术 NBIC技术 复杂性 人格同一性 
论记忆修改技术的伦理风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7,共7页郭婧 陈明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语言哲学中的模糊性问题研究”(24YJC720001)。
记忆修改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它允许修改、删除或增强个体的记忆内容,以此来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改善认知能力。记忆在塑造个人身份和自我认同中起着关键作用,对其进行修改可能导致自我认知发生改变,扰乱个人对过去经历的叙述和理解,...
关键词:神经伦理 记忆修改 人格同一性 自主性 叙事自我 
帕菲特对人格同一性的反驳及其伦理意义
《求是学刊》2024年第6期43-55,共13页阮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帕菲特的伦理理论及其当代效应研究”(20BZX112)。
针对其所整理的人格同一性经典观点,帕菲特在《理与人》中分别提出了有力的反驳:一是如果遵循还原论观点,人格同一性就将成为一个无法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答案的空洞问题;二是就非还原论而言,像笛卡尔式自我这样的精神实体缺乏充分的经验证...
关键词:帕菲特 人格同一性 经典观点 反驳 伦理意义 
论重要之事
《道德与文明》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葛四友(译) 阮航(译) 
内容介绍阮航译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1942年12月11日-2017年1月1日)是一名在中国出生的英国哲学家,长期致力于人格同一性、理性和道德等问题的研究,他被人们视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伦理学家之一,所著有《...
关键词:人格同一性 帕菲特 伦理学家 德里克 
网文阅读成瘾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66-71,95,96,共8页张轶楠 李亚辉 董心语 
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网文阅读成瘾现象日益凸显,对其人格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究青少年网文阅读成瘾的内在机制及其对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特有的快感追求心理需求、网文创作模式中设置的“爽...
关键词:网络文学 网络IP 人格同一性 网文成瘾 互交传播 
人类道德增强与人格同一性——兼论人工智能增强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陈万球 廖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自我意识的可能性及其伦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AZX01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科技领域道德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ZD044)。
人格同一性是中西方经典哲学问题,近年来成为人工智能哲学、道德增强技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在道德增强技术哲学中,关于人格同一性问题讨论占有优先的地位。道德增强可能改变个体的人格特征,引发“我是谁”的人格同一性危机。我是谁?昨天...
关键词:我是谁 道德增强 人格同一性 心理连续性 生理连续性 
自我感神经心理模型与人格同一性
《医学与哲学》2023年第24期60-64,70,共6页孔佳仪 魏屹东 
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061);2023年山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3KY002)。
如何解释“自我”是认知神经科学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临床研究发现,人脑右半球的联想区可将源自身体的感知和心智的理知整合成统一体验,即“自我感”,这是理解主观经验“我性”的一种新模型。这种新模型将神经层次的自我感与临床上对自...
关键词:自我感 自我觉知 自我障碍 人格同一性 适应性表征 
休谟的人格同一性之谜
《肇庆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3-16,共4页车家昊 
休谟在《人性论》附录中承认,当他运用自己的知觉理论去探讨人格同一性问题时,得出的结论是很有缺陷的。具体来说,有两条原则之间存在不一致,但休谟并没有直接陈述原则的不一致之处。很多哲学家先后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然而这...
关键词:休谟 人格同一性 本体论预设 
洛克式记忆理论及其问题
《阴山学刊》2023年第2期68-74,共7页王帅 
2020年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前沿神经科学视角下的道德哲学研究”(SZ2020C002);深圳大学2020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当代西方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G2020088)。
基于记忆来建构约翰·洛克人格同一性理论会遭遇两个诘难:巴特勒指出的循环论证问题和里德指出的传递性问题。新洛克主义试图发展洛克的记忆理论来回应这两个诘难。新洛克主义对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的辩护路径是失败的。
关键词:人格同一性 记忆 循环 传递性 准记忆 
异种器官移植技术中的伦理问题面面观被引量:3
《医学与哲学》2023年第5期31-35,共5页吴乐倩 孔祥金 
2021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JG21DB148)。
目前,有关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伦理问题讨论的既有文献大多集中于该技术试验阶段。从受体、供体及社会的维度,讨论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试验及临床应用阶段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受体的人格同一性危机,生理不相容引发医疗安全问...
关键词:异种器官移植 人格同一性 安全性 资源分配 技术滥用 污名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