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文明[1] Tang Wenmi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哲学系
出 处:《哲学动态》2022年第10期34-37,共4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现代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段:一个是在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初创时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另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讨论的主题被刻画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在第二个时段的讨论中,第一个时段讨论过的一些问题被重新提出,所以第二个时段是一个反思的阶段,并构成了我们当前讨论的背景。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第一个时段的讨论。我们知道,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写作的新范式。The core of modern humanities is historiography. The eternal truths in scriptures are indanger of being dissolved by the historical methodology. Although discussions on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philosophy have led to a hermeneutic turn in methodology, there is still a danger of completely historicizing thequestion of truth. “Chinese Philosophy as a Philosophy of Paideia” proposes to respond to the problem of truthand metho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关 键 词:中国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大纲》 真理与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哲学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合法性问题 初创时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