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桂芬[1] ZHAO Guifen
出 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31-40,共10页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罪责感作为犯罪嫌疑人心理现象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涉及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共性的观点是认为罪责感包括了自我谴责的情感和对罪责的感知。对罪责感的构成进行分析,发现罪责感的核心是对刑事责任的感知,一些犯罪嫌疑人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疚感和羞耻感,有罪责感压力的犯罪嫌疑人会有痛苦的情绪体验。通过访谈20名暴力与财产类的犯罪嫌疑人,发现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在罪责感的表现上有较大差异,既往研究也发现不同犯罪类型及心理特征的个体在罪责感上有不同表现。在侦查讯问中,可以基于对犯罪嫌疑人罪责感的分析,对成为供述阻力的罪责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转化,对有利于供述动机形成的罪责感给予唤醒与强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